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Friday, August 08, 2008

08:08:08::08:08:08



由北京成功申辦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得到確認,開始等候著!







由今年四月起的 奧運聖火傳遞 Olympic Torch Relay,開始等候著。




零八年零八月零八日零八時零八分零八秒,即今晚晚上,歷史性在中國北京,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開幕儀式。





祝願:



北京奧運成功!


平平安安!


事事順利!


中國加油!


中華兒女加油!





伸延閱覽:
百年奧運一朝圓夢 (08-08-08 明報社評)
百年夢圓 就在今夜 (明報)
京奧開幕禮~李寧點火炬成高潮 (明報)
京奧開幕驚艷全球 (明報)
開幕展卷頌人和 (明報)
科技藝術結合 LED卷軸搶眼 (明報)


我的舊文:
鼠年~『兇險』的一年
只是想要記得她~金晶
國家體育場「鳥巢」
二零零八年 奧運年
奧運聖火登上珠穆朗瑪峰
還有五十天



Thursday, August 07, 2008

搶在8月8日早上8時8分開幕的美國新駐京大使館



福州新聞網美國總統布殊將於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天,主持新落成的美國大使館剪彩儀式。美國駐北京使館與其駐柏林及巴格達的大使館,一共耗費4.34億美元,其中北京使館是投資最多,也最為外界所關注的。三座新使館中,布殊唯一將親自主持北京新使館的剪彩。


國際先驅導報7月14日報導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北京奧運會就將拉開帷幕。根據外媒報導,作為美國總統布殊屆時光臨北京的另一項重要行程地,曾承諾在8月投入使用的美國駐華新使館,也在抓緊時間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


作為美國歷史上造價最為昂貴的大使館,美國駐華大使雷德曾這樣評價,它的修建『是中美關係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和真正重要的時刻』。


7月9日,《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前往正在施工的美國新使館建築工地一探究竟。這個從動工伊始就吸引全球關注的建築,終於露出了神秘的面紗。


將和北京奧運同一天慶生?
從亮馬橋路轉入天澤路後,一眼便能發現美國駐華新使館所在地。雖未懸掛美國國旗,但『US聯邦公寓』幾個大字在陽光的映照下格外醒目。這棟暗紅色的公寓樓正前方,就是美國新使館最引人注目的辦公樓 ~~ 一座拔地而起的玻璃幕牆大廈。透過藍色護板,鑲嵌在辦公樓牆面上的『美國駐華大使館』的中英文標識已是呼之欲出。


從2004年2月10日破土動工開始,這個投資約2.75億美元,佔地5.6萬平方米的施工現場,就完全被護板和鐵絲網包圍了起來。儘管已臨近竣工之日,但《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兩米多高的藍色護板和一米多高的鐵絲網仍未拆除。


新使館鬧中取靜
雖然坐落在北京CBD商業圈、背靠亮馬河的黃金地段,但與毗鄰的女人街及附近的商業氛圍相比,美國駐華新使館和南面的印度在建使館、馬來西亞使館卻共同構成了天澤路上最安靜的區域。


即便使館前車流不息,使館一側街面的行人也較少。通往新使館南門和北門的兩個路口各有一名工作人員站崗,還在施工中的北門路口則設有路障,能夠駛入的車輛都需要出示相關證件。在距離使館區500米開外的萊太花卉市場是一個公交車站點,而下車的乘客多半湧向了女人街方向。


新使館對面,是星吧路酒吧餐飲街、一排經營鮮花和家居飾品的小商店和萊太花卉市場的另一個入口。中午時分,三三兩兩的美國建築工人和工程師結伴進入星吧路內的餐飲店,位於餐飲街口一家日本料理店的工作人員說:『一天也就十幾位左右吧,進入街內零散的飯館裡吃飯。』


500名美國工人曾晝夜施工
而旁邊一家鮮花店的女店員則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自己每天沒事時就坐在門口看這個新使館。 『我有時在下午五六點鐘看到美國的工作人員下班。』她介紹說,個別美國人會跑到鮮花店旁的小店裡買酒喝,喝完了再回去,但大部分美國員工都坐班車直接回住處。 『修房子時,中國人都在外面,美國人都在裡面躲著裝修呢。』


事實上,美國駐華新館的關鍵核心部份,完全由500名美國工人完成。早前即有報導稱,在2003年中美兩國簽署的建築協議中已經規定,兩國分別在對方國家建設的新使館,有權使用自己的建築工人(
中國駐華盛頓新大使館已於7月29日落成開幕)。據介紹,這些美國建築工人開始的時候都是24小時輪班工作。


現場保安依舊嚴密
雖然早晚班搶工作業已不再需要,但新使館區嚴密的保安措施並未隨著工程接近尾聲而有所鬆懈。 每隔兩個小時,兩名身著藍色衣服的中方工作人員就會沿著新使館巡邏一圈。除崗哨外,在南門和北門的三個出入口,還各自設有一到兩名保安,所有人員只有出示工作證件才能入內,而不同身份的工作人員,其出入證也不相同。


中方的建築工人主要負責建築外圍的工作,比如拆卸腳手架、防護網之類。他們的工作證上沒有照片,只用英文註明『參觀者唯一通行證』字樣。其他中方工作人員攜帶的證件上都有照片和職務,美國工程師和建築工人每次出入工地,也都必須將證件正面舉給保安或工作人員檢查。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每位進出的工作人員自身也保持著對外來人員的高度警惕。


只剩館區綠化和路面建設
根據美國駐華使館提供的資料,新使館從職能上分為主辦公區、領事事務區、綜合辦公區、公寓區和停車區。整個使館由五幢獨立的建築構成,而各幢建築之間的空地,將被建設成一系列充滿中國園林特色的花園、院落、木橋、竹林和荷塘。紐約世貿中心紀念館的設計師彼得·沃爾克擔任館內景觀的主要設計者。


近距離觀察施工現場,除兩三個假山散落在辦公區域前的空地上外,還未見到規劃中的木橋、竹林、荷塘等模樣。除西面的公寓樓和南面的灰藍玻璃建築外,東面有一個帶有庭院風格的三層建築,北面由東向西還座落著另一座低層建築。抬頭望去,灰藍色玻璃建築的四面都已竣工,只在頂層還停著一輛中型吊車。而它身後的“US國際公寓”建設工作已全部完成。


使館區東南角有一塊用警戒線攔住的沙地,根據使館建築規劃圖,這裡應該是種植草木的區域之一。三四名外國工人正坐在旁邊的假山上有說有笑,面容輕鬆。


一名前往工地南門的中國建築工人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他正要去拆除建築外圍一些尚未卸完的腳手架。 『裡面的辦公區和住宅區基本都修好了,只是還需要一些路面的建設和裝飾,例如,栽種一些小花小草等。』他說。


『再過十一二天,新使館就能對外開放了。』一位保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兩個星期內會投入使用吧。』



興建大使館為了保密,保安,避免被竊聽偷聽,一般不會聘請原屬國家的工人施工,就以今次美國興建駐京新大使館,就運來五百名美國工人到北京,施行興建的工作。


而中國駐華盛頓的新大使館,也是由中國工人前往動工,連建築材料也是由中國輸入,減低美國間諜安放竊聽裝置,卻引來一些工會組織的官員,及國會議員責難,不顧用美國工人。而大使館設計,則交予貝氏建築事務所,並交由美籍華裔設計師,貝聿銘的兒子,貝建中負責。


值得一提的是,主禮新中國大使館,開幕儀式的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曾在與此地相隔 3英里的康涅狄格大道2300號,見證一段段歷史。


1979年3月1日,隨著中美正式建交,設於『溫莎旅館』,紅磚小樓的中國駐美聯絡處,升級為大使館。 當時出席换牌儀式的楊潔篪,只是中方的一名年輕的翻譯官,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楊潔篪大部分在美國工作,官運亨通,並于 2001年12月升任中國駐美大使,再後於 2007年成為中國的外交部長。


依照國際法,大使館范圍,是有關所屬國家擁有主權的地方,所以政治犯若逃入使館范圍之後,原屬國家都那他她沒有辦法。最記得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授 方勵之、李淑嫻夫婦,六四之後逃入美國大使館,要求政治庇護。並在使館中滯留一年之後,乘坐美軍飛機前往英國,再半年後流亡至美國。




伸延閱覽:
美國駐北京新大使館8月8日8時開幕(明報)
中美互建新駐京大使館正式開幕(北美生活網)
中國駐美新大使館啟用(北美新浪網)




Tuesday, August 05, 2008

從 索贊尼辛 到 高行健



今早傳來俄羅斯作家,亞歷山大 索贊尼辛(俄文: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逝世的消息。


維基百科:Aleksandr Isayevich Solzhenitsyn,是在1970年以《癌病房》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前蘇聯作家,1974去國流亡海外,輾轉定居於美國,但不止其敢言的作風,曾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講,批評西方社會的實利主義和自由主義,之後並且繼續批評西方社會的道德墮落。


1994年,索忍尼辛重返後共產時代的俄羅斯,但仍然不改其敢言的性格,他指責葉爾欽領導的俄羅斯腐敗和物質主義盛行,也缺乏民主。2008年8月3日深夜,索忍尼辛由於心力衰竭在莫斯科逝世,享壽89歲。


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分別在 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 和平 五個范疇,每年選出具備貢獻的人物頒予獎金。而在1968年增加了經濟學界別,每年都評選出和經濟學研究,有關的學者,頒予獎金。


但有關 文學和平 兩個獎項,就常被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已發展國家的集團,利用作為工具,對東方的國家,對共產主義的國家,對第三世界的國家,對尚在發展中國家,進行干預,指指點點。 多次將 諾貝爾 文學獎和平獎 頒予 反動份子,異見人士;而曾被提名上名單的人物,就更加受到爭議。


至於法籍華人劇作家、小說家 高行健 ,在 1983年因當時的中央提出「清除精神污染運動」,高行健的劇作《車站》被禁演,到 1986年的《彼岸》再度被禁演,1987年,儘管當局多有阻撓,高行健 還是應邀赴德國從事繪畫創作,1988年開始,在巴黎定居。 2000年,高行健 憑《靈山》獲得瑞典學院(Swedish Academy)垂青,並被頒發予 諾貝爾文學獎


高行健在國外,沒有高調批評反對中國,也不曾批評他旅居的西方國家。 但據 維基百科,國內和華文文化界對 高行健得獎評價不高:


大陸學者對高的作品多持負面態度,特別是高行健獲得諾貝爾奬,被大陸官方認為是一個政治陰謀。


大陸作家朱大可說「高行健的獲獎,在中國文壇觸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諾貝爾獎抵抗運動。」、「無論是余華、蘇童和王朔中的任何一個,都比高行健更有『資格』代表中國當代文學的『水準』。」


旅美學者曹長青認為高的作品有如安徒生筆下的〈皇帝的新衣〉。


而台灣的朱天文、張曉風則認為臺灣作家比高行健優秀的不在少數。

成功大學教授馬森認為高行健獲此殊榮是一種幸運,他在《靈山》序中指出「那麼一篇小說,既不企圖反映社會和人生,又不專註於情節的建構和人物的塑造,還能剩下什麼呢?」。


臺灣詩人洛夫則認爲這些批評是「酸葡萄作用」!



而我就自認淺薄,在書局拿起過《靈山》,打打書釘,真喺唔知佢講乜!!!


伸延閱覽:
索爾仁尼琴的最後悲劇梁文道 筆陣
索贊尼辛之死和知識分子的宿命(南方朔)



Monday, August 04, 2008

The BEE Movie



原油的期貨價格由六十多美元一桶,不斷向上攀升,屢創新高,一直升到美元一百四十多一桶(7月11日創下歷史新高每桶$147.27),但上兩個星期卻連跌將近廿美元,之後整固在一百二十多美元一桶。


油價的上升固然因為美元貶值,加上需求增加,炒家入市炒作,而石油生產組織,沒有明確增產,攪到消費者捱貴油,而其他貨物一律需要運輸,油貴自然令運輸成本上升,羊毛出在羊身上,令到百物騰貴,消費者捱貴油之外,還要面對高通漲。


去年年尾有部電影,《蜜蜂電影》Bee Movie 上映,但我錯過了,原來是借蜜蜂和人類,為生產蜜糖的擁有權打官司,蜜蜂贏了官司,得回所有的蜜糖,因此囤積了太多蜜糖,反而引致所有的蜜蜂,都不用開工採蜜,變成沒有開工,沒有了採蜜的工序,連蜜蜂採蜜時,順帶傳播花粉的工序都荒廢了,沒有花粉傳播,菓樹結不了菓,影響了生菓的生產。


【明報石琪影評聖誕期多套熱門片中,這部已在美國收入過億美元的「夢工場」動畫當會吸收到兒童和家庭觀眾捧場。此片有生動熱鬧的卡通感,還有教育意義,不會單調無聊。不過,看此片有點像上社會課,多過天真爛漫的歡快樂趣。


《蜜蜂電影》(Bee Movie)表面上通俗淺白,猛搞惹笑和飛天鬥法的奇觀。其實「文以載道」,借用勤奮的蜜蜂,談論社會分工、產品權益、反對剝削等大問題。


此片的好處,是可以使小朋友認識一下工業社會的勞資問題。但那些問題難免太複雜,又拍得太人性化和美國化,由頭到尾都不像蜜蜂世界,完全是美國「工人階級」。


主角「賓仔」是剛畢業的蜜蜂族反斗小子,不願像父親那樣一生注定在釀蜜廠打工,他想「過界」做威猛的飛行採蜜特工隊。他甚至打破禁忌,接觸人類社會,與一個愛蜂愛花的都市女子結成好友。


劇情關鍵是「賓仔」在超級市場見到大批蜂蜜出售,認為人類剝奪了蜜蜂的特產,於是在女主角協助下告上法庭,為蜜蜂族爭回權益,並解放被商人奴役的蜜蜂。


此片主題符合「人權派」主張,為勞工階級和弱小民族據理力爭。妙在後段指出過度爭權也有不良後果,蜜蜂族勝訴後享受無數蜂蜜,不再採花傳粉,導致花草紛紛枯萎,植物難以生存。蜜蜂族必須再度勤奮出動,恢復百花齊放,全球需要好好分工合作。


題旨不錯,但像政論又像傳道,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拿蜜蜂借題發揮尤其牽強,經常似通不通。根本上,無論有沒有人類,蜜蜂都會採花釀蜜,因此打官司奪回蜂蜜產權後,也不可能罷工歎世界,更不會弄到花草絕種。


《蜜蜂電影》由美國電視喜劇王牌謝利宋飛參與編劇、聲演和監製,史提夫希納、西蒙史密夫聯合導演,卡通技法無疑有一流水準,飛來飛去的畫面動感特強。然而拍攝者太想教育觀眾,故事構思卻頭大無腦,夾硬編作。此片雖然同情蜜蜂,可惜完全不符合蜜蜂的生態。


Jerry Seinfeld Voice of Barry B. Benson
Renee Zellweger Voice of Vanessa
Kathy Bates Voice of Janet Benson
Oprah Winfrey Voice of Judge Bumbleton
Matthew Broderick Voice of Adam Flayman
Patrick Warburton Voice of Ken
Larry King Voice of Bee Larry King

雅虎電影: 蜜蜂電影
Yahoo Movie: Bee Movie



The Story:
Barry B. Benson is a graduate bee fresh out of college who is disillusioned at his lone career choice: making honey.

On a rare trip outside the hive, Barry's life is saved by Vanessa, a florist in New York City. As their relationship blossoms, he discovers humans are mass consumers of honey and decides to sue the human race for stealing bees' honey.


凈以娛樂電影而言,這部卡通片不是簡單的娛樂片,而是透過蜜蜂採花蜜,製造蜜糖,但給人類剝削,主旨是談論上產商和消費者之間的問題。 大人睇都要少理背後的大道理,否則都可能悶親,小朋友們睇又可能唔明白個中道理,作為聖誕娛樂片,真喺唔明為何攪到咁『載道言志』,咁大陣像,輕輕鬆鬆咪好囉。


但到今時今日,睇到石油價格猛升,石油組織又唔增產,油價屢創新高,最後反而攪到消費者減少用油,並開發另類能源,有朝一日可能有油冇人用。那就好像啲蜜蜂得回所有蜜糖,再不用採蜜,連帶傳播花粉都沒有了,沒法出產生菓水菓。 而現實的實況,就是跟和石油有關的航空業,各大航空公司虧本,美國三大汽車生產商,通用,福特,佳士拿,錄得巨大虧損,連日本的本田、豐田,盈利都下降,只得日產錄得增長。飛機減航班,禍及整個航空業員工,供應商,維修商,下游工業萎縮,而汽車製造業亦類同。


這個供求的問題,既是因還是果呢?定喺是倒果為因呢? 是有雞先?還是有蛋先?等我有機會,都去影碟鋪,搵返套 Bee Movie 《蜜蜂電影》DVD 嚟睇睇先!




伸延閱覽:
維基百科:Bee Movie 蜜蜂電影




Sunday, August 03, 2008

駭人的新聞 懈人的新聞



睇新聞報導,話楓葉國的城際穿梭巴士『灰狗 Greyhound』上,有人被亂刀殺死,兇手還把死者頭顱切了下來,拋向到場的警察。


最後疑犯欲打破車窗逃跑,終被當地警察制服,收押入監倉,等候開庭聆訊。


即刻上網到明報加東加西版,睇睇究竟發生乜嘢事。


【明報加東版】半夜。公路。灰狗巴士。在一個應該很寧靜的夜晚,在愛蒙頓往溫尼辟的橫加公路上,一名可能是亞裔或原住民的高大男子突然亮出獵刀,冷靜又快速地連插40至50刀,將坐在他身旁的巴士乘客插死,動作有如機械人,然後更有條不紊、冷無表情地將死者的頭顱割下來,一手拿刀,一手拿頭,向36名巴士乘客展示血淋淋的頭顱,並在他們眼前將之丟下地上。

兇徒割屍挖腸吃肉
隨後,他徐徐再回到他的「獵物」旁,將屍體割開,甚至腸子都被挖了出來。來自警方消息更透露,有人見到兇徒吃了一些屍體的肉。

這宗嚇人的巴士冷血殺人案,發生於昨日凌晨半夜時分,一輛灰狗巴士從阿省愛蒙頓開出,前往緬省溫尼辟。當時很多人都在睡覺,包括一名19歲左右、相信是原住民的青年,他戴著耳筒,聽著音樂,睡得正酣。

「蘭保」刀狂刺50刀
根據目擊者的報告(詳見另稿),原本很寧靜的車廂,突然傳來一聲「介乎狗吼及嬰兒哭叫」的慘叫聲,循聲一看,看見一名身高約6呎、重200磅、戴太陽眼鏡的男子,手持類似「蘭保」刀(Rambo knife)的野外求生刀,冷冷地,一刀接一刀的刺該名坐在他身旁的青年,動作有如機械人,估計連刺了40至50刀。

不少乘客見狀開始尖叫,目擊者卡頓(Garnet Caton)跑向前面,向司機大叫「停車!停車!」高呼有人在刺人,當時一些乘客還在睡夢之中,部分人還未意識到事情的緊急性。巴士緊急煞停下來後,乘客們爭相奪門而逃。目擊者說,兇徒完全沒有理會其他人,仍然非常冷靜地,專心一致、有條不紊的開始割開屍體。

3人合力堵車門困兇徒
巴士司機、卡頓(見另稿)以及一名見義勇為的貨車司機,一度拿著鐵棒槌子返回巴士上查看,兇徒看見人似乎想跑來,3人趕緊下車,巴士司機想把車門關上,但兇徒已經跑到車門,企圖把門推開,卡頓將門頂著,最後3人成功將門關上,把兇徒困在車上。此時兇徒跑到車頭司機位,大家憂心他會把巴士開走,但巴士司機用了一些方法將車子鎖死,兇徒逃跑不果,再次返回屍體旁。

此時,兇徒慢慢的走到巴士前方,面對著已經在車外的36名乘客,一手拿著刀,一手展示一顆血淋淋的頭顱,並在空中晃了頭顱幾下,然後在所有人面前將頭顱丟向地上。當眾人驚嚇不已時,兇徒回頭再走到位於車尾的座位,繼續割屍體,有目擊者看到死者的腸都露了出來。

根據 Winnipeg Free Press 昨晚得到來自警方的消息,有目擊者看到兇徒有吃過屍肉,場面異常恐怖。兇徒曾嘗試離開,但車門被乘客及司機擋住,他又企圖開走巴士,但司機已經動了手腳,巴士無法開動。巴士上,只剩下兇徒與屍體。

對峙數小時 兇徒終被捕
警方到場後,兇徒與警方對峙,及後談判專家到場加入勸說,在數個小時後,兇徒企圖從一個穿破的車窗跳走,馬上被警員逮捕。

乘客表示,沒有人惹惱兇徒,而兇徒曾經在一個停車站,與其他乘客一起抽煙,看起來毫無異樣。沒有人看過他與死者說過話,而死者與兇徒也是隔開很多個站上車,因此相信兩人並不相識。兇徒第一次上車時,坐的是前排座位,下車抽煙後再上車,才轉到後面坐。

皇家騎警沒有透露太多案情,只說他們逮捕了一名40歲男子,相信不是緬省人,暫時無法知道為何有人突然發難。有消息指,死者名叫 Tim MacLean,警方正聯絡其家人。



最新消息,疑兇是華裔的男性加拿大籍人士,但是土生的華裔,還是移民加拿大的呢?

【明報加東版】灰狗巴士兇殺案華裔疑李偉光(Vince Weiguang Li﹐音譯)被控二級謀殺﹐他周五提堂﹐在庭上一言不發﹐與人完全沒有眼神接觸。據說,李偉光是個送報員﹐工作態度認真﹐他向僱員申請假期﹐說要到溫尼辟應徵找工作。但他的妻子說﹐她還以為丈夫要到市外處理家庭急事。

40歲的李偉光來自愛蒙頓﹐在緬尼托巴省波蒂其拉普雷里(Portage la Prairie)首度出庭﹐他在庭上沒有回答問題。李偉光臉部有瘀傷﹐右手紮繃帶﹐雙腳帶上腳鐐。他低頭﹐拖腳步﹐悄悄走進法庭。他面對法官時﹐全程沒有看人﹐沒與人有眼神接觸。

法官問他是否聘請律師﹐他沒有回答﹐法官問他是否行使緘默權﹐他點頭示意。李偉光身著灰色T恤和犯人背心﹐他看來身高5呎8吋到9吋﹐身材健壯。

疑兇沒案底 控方要求心理評估
控方要求被告做精神心理評估﹐但法官說﹐想給李偉光機會﹐與律師討論此事。警方說﹐李偉光沒有案底。檢察官霍奇森(Larry Hodgson)說﹐如果李偉光沒有律師﹐法庭會給他委派律師。李偉光周二在波蒂其拉普雷里再次出庭應訊。

李偉光的身分已有媒體報道﹐愛蒙頓加拿大電視台(CTV)說﹐他為《愛蒙頓太陽報》(Edmonton Sun)及《愛蒙頓新聞報》(Edmonton Journal)送報紙。《愛蒙頓太陽報》﹑《愛蒙頓新聞報》和《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獨立分銷商奧格特(Vincent Augert)說﹐李偉光向他告假﹐說要到溫尼辟找工作。

但奧格特告訴愛蒙頓的媒體﹐說他和李偉光的妻子通電話﹐她有不同的說法﹐她相信丈夫到市外﹐處理家庭急務。奧格特說﹐她多天沒有聽到丈夫的消息。奧格特說﹐李偉光周一在愛蒙頓克萊維爾地區(Clairview)送報後﹐「從地球消失」。「我想出事了﹐不送報紙﹐不像他的性格。」

李偉光任職送報員 7月沒領薪
奧格特說﹐李偉光沒有領取7月份薪金支票。他是一名沉默和可靠的送報員﹐職業操守高。另有媒體報道﹐他也在麥當勞(McDonald's)餐廳工作。




在外國的華裔居民,需要面對的問題不少,是融入主流社會,還是閉關在唐人街,是兩個選擇,疑兇殺人動機,和個人背景沒有太多的資料。 暫時言之過早,作任何評論!但最怕是引起族裔間的歧視眼光,更希望祇屬個別事件,不會引起主流社會,針對華裔的不良行動。

暫時據報導還未有激烈的反種族動亂。

【明報加東版】緬尼托巴省周三晚發生灰狗巴士砍頭命案後﹐全國震驚﹐1,000多個網民周五在網上向死者致哀﹐怒斥兇徒手段毒辣﹐對死者不敬﹐人們質疑車上30多人為何沒人施援手﹐更有人為加拿大寬鬆的司法制度嘆息。

在熱門社交網站 Facebook 和 MySpace上﹐全球各地的網民發表意見﹐死者朋友和陌生人向死者蒂姆麥克萊恩(Tim McLean)的家人致哀﹐並且譴責兇手殺人和殘忍。

網民達倫(Darlene)在「安息蒂姆」(RIP Tim)的Facebook討論組中寫道﹕「我這一生從未聽過更恐怖的新聞報道﹐我不僅為這個年輕人心碎﹐他的家人不得不聽這可怕的故事﹐我為他們傷心。」

人們為死者氣憤﹐扼腕嘆息﹐他們認為現有司法體系對罪犯過寬。

網民戴比(Debbie)寫道﹕「對此次案件負責的人應該上電刑椅。」網民凱利(Kelli)說﹕「我很害怕﹐這個疑犯或被視為精神病人﹐『病癒』後又可重返社會﹐做隻『自由鳥』。」

還有人質疑巴士上其他乘客的行為﹐魁北克省網民莫娜(Mona)寫道﹕「我不評判任何人﹐但不得不想知道﹐為何30人都不能阻止這個瘋子…不過人們不會知道﹐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會如何反應。」





伸延閱覽:
華裔刀煞巴士割頭劏屍(星島)
華漢巴士殺人斬頭 吃屍挖內臟 (明報)

以下是明報加東版連結 (訪客想讀要快,明報 archive只留一星期)
明報加東版8月2日
明報加東版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