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人瘋語

「我離港前到過一間精神科醫院。當時有位病人禮貌地問,一個以作為世上最悠久民主政體而自傲的國家,如何能夠將此地交給一個政治制度非常不同的國家,且既沒諮詢當地公民,又沒給予他們民主的前景,好讓他們捍衞自己的將來。一個隨行同事說,奇怪,香港提出最理智問題的人,竟在精神科醫院。」彭定康 金融時報

“During a visit to a mental hospital before I left Hong Kong, a patient politely asked me how a country that prided itself on being the old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had come to be handing over his city to another country with a very different system of government, without either consulting the citizens or giving them the prospect of democracy to safeguard their future. Strange, said one of my aides, that the man with the sanest question in Hong Kong is in a mental hospital.”Chris Patten Financial Times

Non Chinese literate friends, please simply switch to English Version provided by LOUSY Google Translation

Please participate in the unregistered demography survey of visitors at the right hand side bar. You are: ?

敬請參與在右下方的不記名訪客分佈調查問卷,你是: ?

Friday, March 18, 2011

日本侵華

日本侵華




自隨唐朝以來,日本人渡海來華求學,但到了明末,倭寇之亂騷擾中國沿海,到了中國清朝末,日本人經歷過明治維新,國力遠遠超過清末民初的中國。


晚清的中日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清朝割讓台灣澎湖列島給予日本人。八國聯軍後的辛丑條約,清朝容許日本在京津一帶屯駐重兵。日俄戰爭後,日本把俄國勢力趕出旅順,取而代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向未睱兼顧的德國宣戰,一舉取得德國在山東的利益範圍。


洪憲帝制,袁世凱為了做皇帝,屈辱地簽訂二十一條款,讓日本人得寸進尺,取代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一九三一年,日本人發動九一八瀋陽事變,侵略中國東三省,強佔後又成立偽滿清政權。一九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入侵北平,繼而發動全面侵華,中國展開艱苦的八年抗戰,千萬同胞死在日本人鐵蹄之下,還有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維基百科】日本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約70%為山地,因此森林覆蓋率高,但卻不適合農耕,耕地面積僅佔日本國土的11.1%。也因此日本的人口多集中在沿海地區,日本的人口密度在世界排名第30位。日本國土狹長,南北總長3800公里。

日本列島按照地質構造可分為西南日本與東北日本兩大區域。其界線為本州中部的糸魚川靜岡構造線。日本列島附近是歐亞板塊、菲律賓海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北美洲板塊的交界地,同時日本列島還處在環太平洋造山帶、火山帶、地震帶之上,故日本為多地震、火山與溫泉的國家。

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本身就是一座活火山。據統計,世界全部黎克特制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央,超過二成都發生在日本;而日本一國發生的地震,釋放的地震能量就佔到全球地震釋放能量的10%。



日本地少人多,山地比平原多達到89%,可耕作的土地更是稀少僅得11%,加上在太平洋火山活躍帶,地震頻繁,日本人時刻窺視中國,狼子野心,積極侵華,歷代不滅。


今次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一日下午的8.9級大地震,令到日本本州東北陸奧地區,以至北海道,蒙受到嚴重經濟損失,基建受到極巨大破壞,核電廠洩漏輻射,人命傷亡尚在統計之中。


經此一大浩劫,日本人的極端軍國主義,極端優生民族主義,勢必借勢借機抬頭,煽動廣大原本善良民眾,積極策劃侵華!


補記:蔡子強專欄「沉沒」與「崛起」
【明報專訊】2006年下旬,當中國人正因中央電視台播出的電視連續紀錄片集《大國崛起》而躊躇滿志,高談闊論,沉醉於「崛起」二字的時候,同一時間,在東邊的日本,國民卻因一套充滿憂患意識的電影《日本沉沒》而憂心忡忡,議論紛紛,警惕於「沉沒」二字。

「沉沒」一詞,相對於「崛起」於西鄰,成了社會上使用率最高的詞彙,凝聚了民情。於同一年,由IMF公布的人均GDP,中國是1709美元,排第110位,而與此成為強烈對比的是,日本是35,757美元,排第14位。

我們拍《大國崛起》他們拍《日本沉沒》
《日本沉沒》原是作家小松左京所著的一部災難小說,該小說曾兩次拍成電影。第一次是1973年,第二次則是2006年。劇情圍繞因地殼板塊移動,而導致日本遭受天災侵襲。科學家警告,日本將沉沒於太平洋的滾滾怒濤之中,日本政府於是急忙展開絕密調查,以及苦思對策,不料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浩劫卻來得比預期快,日本旋即陷入天崩地裂、岩漿噴湧、巨浪滔天等的末日景象當中,頓成人間煉獄,國民無語問蒼天。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原本大家以為只會在《日本沉沒》這類災難片中看到的末世景象,過去幾天,卻不幸不斷在電視新聞的畫面中反覆呈現。

處變不驚、井然有序的國民素質
但苦難中,卻仍然見到日本國民素質光輝的一面。過去幾天,在新聞報道中,反覆見到日本市面以至災場秩序井然的報道。沒有搶掠,沒有趁火打劫,沒有呼天搶地,沒有叫官員下台,只有國民默默守望相助,守秩序排隊,或等候打電話,或等候乘車,或等候分發物質,沒有爭先恐後,日本國民的自尊自重,令人為之動容。日本國民如何守望相助,通曉日本事物的幾位作者如張彧暋、健吾、吳偉明等,過去幾天在《明報》論壇版發表的文章已為此作了詳細的描述,筆者在這裏不贅。

隨著核輻射進一步泄漏,情進一步惡化,我不知道市面井然的秩序會否有;又或者,日本政府的危機處理,有很多未如人意的地方,但無論如何,過去一星期日本國民的表現,已足夠讓人動容。我相信這種處變不驚的日本國民素質,與該國一向的憂患意識是分不開的。

當憂患成為一種思維方式
當我翻閱胡平所撰寫《情報日本》一書,當中〈憂患,一種思維方式〉一節,看到以下資料:

日本處於西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國有180餘座火山,80%為活火山,全球一年發生大小不等的地震當中,有接近一成發生在日本,約4500至4600次。如果除以一年365日,答案是每天日本都有超過10次地震。近代史上的關東大地震,有十幾萬人喪生,1995年的大阪神戶大地震則有5000多人。除了地震之外,自15世紀以來,有記載的大海嘯達到二十幾次。1489年東海道的大海嘯,大浪高至15至20米,1896年的三陸大海嘯,死於海嘯者超過2.7萬人。

日本就是如此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除此之外,還有二次大戰美軍投下那兩顆原子彈的烙印,都讓日本人總是覺得,恐怖和災劫往往會從天而降。正如胡平所言:「憂患這一主題,幾乎本能地融進了日本國民的文化血脈」。

電影、漫畫以災難為主題
前述電影《日本沉沒》在1973年及2006年先後兩次上映,都拿到票房冠軍,成了全國熱話。現今已經升格為「省」、2006年時的防衛廳,更建議自衛隊的官兵去看這套電影。這不是個別的例子,類似的作品很多,從電影到漫畫都有,自己看過的,還有川口開治的漫畫《太陽啟示錄》。就連宮崎駿《崖上的波兒》那樣的童話,背景也正是海嘯,我想這都是這種「居安思危」心態的一大寫照。

在健吾的文章中亦提到,當一位女職員入職時,公司為她提供了一個布袋,說那布袋一定要放在其辦公桌下,內裏有安全帽、樽裝食水、乾糧。還有她名字的名牌,出生年月日以至血型。這天,她就緊抱這個「地震救援包」了。她說:「一個長期準備自己會死的民族,應如何應對?」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居安思危」,這些本來是中國人的傳統智慧,但恐怕在日本人身上,才見到真正的體現。但當然,我們也不能一面倒的予以美化,同樣的憂患意識,亦曾為日本帶來焦慮,成了對外擴張和侵略的野獸動力泉源

一個文明大國的真正崛起,在於危難中它向世人展示的處變不驚、井然有序、雍容大度,而不在於它的財雄勢大,又或者常常把「大國崛起」掛在嘴唇邊。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與日本舉國秩序井然地應付地震海嘯 aftermath 比較,中國人和香港的中國人,竟然誤信奸商謠言,蜂擁搶購食鹽,我等炎黃子孫,又何能夠阻止日本人,再次發動侵華呢?


需知道美國人,今次是日本人的盟友,值得三思!



伸延閱覽:
日本地理 維基百科
「沉沒」與「崛起」~ 蔡子強 雅虎新聞網
中日交往的千年情仇 21cn.com
日核泄漏 背后秘密 嘿嘿解密


No comments: